6月24日下午,贵州航天医院呼吸团队在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、二级教授、遵义市呼吸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廖江荣教授的带领下,成功为一名肺结节患者实施了贵州省首例AI机器人辅助肺部病变经皮冷冻旋切活检技术。仅通过“一针穿刺”,便获取到足量高质量组织样本,使得肺部疑难病变诊断有了“精准导航+超稳取材”的双重技术保障。
贵州航天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贵州省呼吸疾病治疗规模最大、诊疗项目最全、亚专科最多的呼吸品牌科室,设有4个普通病区和1个RICU病区、3个专科门诊、1个呼吸内镜中心和1个呼吸疾病研究中心实验室。
开展的经皮、经腔镜、经血管三位一体微创介入技术迈入国内先进水平,涵盖基础研究、危重症、介入诊疗、慢病管理等呼吸疾病全领域治疗。
科普小知识
经皮冷冻旋切活检技术
“肺里长了结节,揪心!活检怕不准、怕疼、怕风险...”许多查出肺结节的朋友都有这样的担忧。
贵州航天医院这次应用的贵州省首例经皮冷冻旋切活检技术,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。是通过低温冻滞粘附病灶,从而避免了切割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相对位移,取样更精准。与此同时,冷冻可大大提高不易成型病灶的取样完整度,从而减少因样本不完整和样本量不够所需的多次穿刺,一定程度上降低气胸和出血风险。
传统活检针局限性
传统活检针像“弹簧鱼叉”,需要快速弹射刺入组织取样,存在以下限制:
“瞄不准”:尤其对小结节、磨玻璃影或特殊位置结节,容易扎偏,导致“空针”或取到无效组织。
“取不够”:一次穿刺获取的组织量有限,有时需反复穿刺,增加痛苦和风险。
“怕误伤”:弹射瞬间针尖可能前冲,存在误伤血管、神经的风险,靠近肺门的结节尤其让人捏把汗。
“易破碎”:普通针取的样本易碎,影响病理医生判断。
经皮冷冻旋切活检技术优势
精准导航“定靶心”:结合AI机器人定位,医生像有了“透视眼”和“机械手”,让细针稳稳直达肺部微小病灶核心。
低温“冻粘”更牢靠:针尖接触病灶后,急速降温(约零下5℃),短短几秒,病灶组织就像被“冻”在针尖上,牢牢粘附。
旋切“收割”更完整:无需弹射!针尖在原地平稳旋转切割,完整“旋”下被冻住的病灶组织。无前冲动作,避免误伤周围组织(零射程)。
一针“足料”减痛苦:冷冻让组织更易完整切取,单次获取的组织量是传统针的2.4倍!诊断信息更丰富,大大减少了反复穿刺的需要,患者痛苦显著降低。
患者受益实实在在
诊断更精准:高质量、大样本,病理结果更可靠,减少“查不清”的焦虑。
过程低风险:零射程设计+精准导航,显著降低出血、气胸等并发症风险,靠近重要区域也敢“下手”。
痛苦更轻微:“一针穿刺”成功率高,减少反复扎针的煎熬。
适用更广泛:尤其擅长对付肺小结节、磨玻璃影、空洞病灶、不明原因肺炎等传统活检的“老大难”问题。
此次贵州省首例AI机器人辅助经皮冷冻旋切活检术的成功,是贵州航天医院呼吸团队锐意创新、追求卓越的成果,更是精准医疗水平提升的生动体现。对于肺部发现结节等病变的患者,精准诊断是战胜疾病的第一步。冷冻旋切活检技术的应用,为患者带来了更优选择,照亮了早期精准诊断之路,为守护百姓呼吸健康贡献了坚实的“航医力量”!
升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